2012年8月17日 星期五

駝鈴響遍鳴沙山 --我從絲路歸來之二

7月25日下午我們來到了著名的敦煌鳴沙山月牙泉。

鳴沙山,所謂鳴沙就是會發聲的沙子。鳴沙又稱為響沙、哨沙或音樂沙,在海灘和沙漠中常有分佈,尤以沙漠鳴沙最為罕見。敦煌民俗學會於1990年端午節舉辦了一項滑山比賽,共組成四隊,證明沙山可發出擂鼓聲、雷鳴聲及飛機的嗡嗡聲。據測音器測定,其聲響可達60分貝。

敦煌的鳴沙山有一個其他地方沒有的特色:它可「不觸自鳴」。根據專家們的統計,全世界共有100多處鳴沙,但須經人們踩沙或是下滑,沙山才能作響。只有敦煌的鳴沙山與眾不同,可自鳴。唐書《地理志》中記載:「鳴沙山又名沙角山,天氣晴朗時,沙鳴聲闖於城內」。


頗有造型的大門




目前的敦煌鳴沙山不僅以鳴沙著名,騎駱駝更成為多數遊客主要目的了。旺季時,鳴沙山駱駝隊綿延數百公尺,駝鈴不絕於耳,在沙漠裡構成一幅奇景。

此外,敦煌的鳴沙山裡有一個「月牙泉」,因其形狀有如月牙而取名。該泉包覆在鳴沙山裡,泉處風沙之中卻能千年不枯。這種「泉沙併生」的現象被視為沙漠奇觀。

這些是敦煌鳴沙山月牙泉「以前」聞名的原因。現在其實已有改變,後記再詳述。

鳴沙山面積很大,長達40公里寬20公里,距敦煌僅5公里,我在入宿的賓館即可目視到鳴沙山。它的沙丘最高者可達400-500公尺,常隨陽光偏移而產生變化多端的龐大影子,易時欣賞常覺沙丘又變了。

一進入大門,美麗的沙丘映入眼簾


一隊駱駝正經過沙丘底,才知遠看不怎樣的沙丘有多高大。山頂幾個小點是遊客。


生平第一次騎駱駝,代價100人幣(團購價;散客120元),但騎了至少一小時,感覺很不錯,如果騎馬也像這樣就好了。話說回來,入門票120元,那是讓你步行沙中觀賞而已。交通工具不是騎駱駝就是租沙灘車。另外租鞋套10元。以騎駱駝而言,散客到鳴沙山騎駱駝總共要花費250元人民幣,合台幣1250元左右,消費額很高,難怪連一向溫和的楊教授對賣票的一再抱怨:「什麼都要再花錢,這麼貴!」。


駝隊都是每五隻一組,每組有位駝伕走路牽著第一匹,如此即可確保整組行進方向與速度。去程我騎第一隻,回程騎最後一隻,才發現第一隻都是特別穩定才會當班長,最後一隻相對就較不穩定,我才坐上去駝伕還沒下指令它就自己站起來,嚇我一大跳,行進間又常想去插隊第四隻的位置,有點像過動兒。

我們這組駝隊。我後面三人是大學部女生,最後一位舉手的是楊教授。



駝伕聽說多是偏遠地區農民來打工的,薪資不高工時卻很長,因此他們總要想些辦法賺外快。我們的駝伕看來像是純樸的農民,要幫我們拍照,每人十元,是用我們個人的相機拍。大家一聽用自己相機拍,立刻都答應了。他很勤快,前前後後的跑,幫每一個人拍了好幾張,而且服務很不錯,第一次拍完走了一大段路後,又幫大家拍第二次。我發現大家第二次拍的表情都比第一次活潑很多,所以還蠻感謝他的服務。

駝伕幫我拍的照片


坐駱駝時,前方一組的影子在沙上踽踽而行。我這駱駝班長的後頸也蠻可愛的。它前面行走的人影就是我們的駝伕。



到了滑沙場,所有駝隊都會停下來休息,讓遊客參加滑沙。

滑沙時是駱駝的休息時間。下圖這麼多的駱駝都用臥姿在休息,看看後方還有一長串小如螞蟻的駝隊陸續要進來呢!據說旺季時這兒至少有一千隻以上的駱駝,但有時還是供不應求,須要排隊等待,看來在敦煌養駱駝的經濟收益是不錯的。



鳴沙山以沙鳴聲特殊而聞名,特別是滑沙時最易聽到,因此滑沙是很多人來此會玩的項目。滑沙價格有兩種:一是普通速度15元,二是快速度25元。但在滑沙以前得先爬上山頂,所以到處可看到如螞蟻般、努力往上爬的人影(下圖),他們可不是為了鍛鍊身體,而是為了滑沙。



我抬頭一看,又陡又高,起碼有100公尺以上,為了保護我的膝蓋決定放棄。



其他四人都買了快速度的。後來我聽到楊教授說,當下滑開始加速時,他忍不住高興的「阿~~」叫了起來,然後一堆細沙就跑進嘴裡了,到了吃晚餐時還有沙。後來聽到其他學生經驗談,才知道吃沙的人還真不少。另一位女學生說太高太陡了,她爬到一半就氣喘兮兮,不得不休息,爬到山頂時已經上氣接不了下氣。

那麼慢速的滑沙會比較好嗎?我見到一位網友PO文說等於是用手划沙,不然不會前進。他說當時是在烈日下滑沙,「有如在練鐵沙掌」。離開鳴沙山時,他應該已成為武林高手了才對。

下圖右邊螞蟻般就是正在爬階梯登頂的滑沙客。沒買滑沙票的遊客若想登頂欣賞風光,則不能走階梯,必須自己踩著沙費力的一步一步往上爬。

太陽略偏西就會給沙丘帶來不一樣的陰影,讓細緻的沙丘更具立體感。

這張圖右下角還出現了台灣島形狀的光圈。這樣也算反攻大陸的一種型式嗎?若然,蔣公,您可安息了!

長長的駝隊,蜿蜒在沙漠中,構成一道美麗的曲線。串串駝鈴隨風飄揚,悅耳宜人。

繽紛的衣裳和長長的駝影,把單調的沙漠點綴得生氣盎然

走在稜線的駝隊,很有異國情調


微風把沙丘擠出了幾道皺紋;駱駝足跡在沙地畫出橫直交錯的虛線,構成了一張很別緻的圖案。

踏上歸程的駝隊揚起的灰塵,被夕陽照的有如金光閃燿。「金塵載歸駝」為鳴沙山帶來另番風景

斜陽把這幾隻駱駝的身影裝扮得特別美

斜陽下,太陽花、遊客、沙丘、白雲構成了一幅色彩漂亮的美麗圖案。

這次我們到達月牙泉已近天暗,來不及取到全景拍照就天黑了,這是唯一的小遺憾。不過我們因此在此駐足欣賞黃昏餘暉許久。

這是月牙泉旁邊觀景樓,天上的雲彩儀態萬千,引人入勝。

黃昏的西天綻放的萬丈光芒把鳴沙山上空刷成一幅橫直交錯的彩布

月亮高掛在天上,天空卻仍湛監,屋簷一角仍映著殘陽,左下方還有不少人在玩沙、滑沙。在敦煌常見到這種月亮、陽光齊掛天上的景象。敦煌要晚上八點後太陽才下山,真正全黑要到九點以後。

大漠的黃昏總是特別美,晚霞有如一道火球飛向遠方

往大門的回程看到夕陽在鳴沙山的最後身影。


【後記】

鳴沙山騎駱駝是很不錯的娛樂,沙山本身造型也頗有可觀之處。但「鳴沙」和「月牙泉」皆已變質,若因這兩個吸引力而去鳴沙山一遊者,知道真象後可能要大失所望。

先談鳴沙特色,實際上現在敦煌鳴沙山已經變成啞山了。中國評論新聞網在2012-06-24刊了一篇題為「中國科研人員成功復活鳴沙自然現象」,指研究人員己成功對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的景區沙坡頭啞沙的科學恢復,但只限於該區沙漠博物館內展示體驗。

其中一段文章寫道:「由於人為不合理的過度滑沙和自然環境的變化,現今包括寧夏中衛沙坡頭、甘肅敦煌市鳴沙山在內的多數地區的鳴沙已喪失發聲特性。」也就是說,敦煌鳴沙山的鳴沙已不會發聲,和一般沙漠一樣了。

再談月牙泉。月牙泉其實12年前就已經死亡,現在的月牙泉是「人工湖」了,也就是說是個山寨版的。

月牙泉1960年水深還有7.5公尺。但此後泉水漸降,到1999年月牙泉乾涸見底,震驚各界。於是自那時起當局每年以人工灌水約1000萬立方公尺,讓水深能有1公尺,因此十多年來已是不折不扣的人工湖了。

月牙泉千年不枯現在卻乾涸,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大自然的可怕威力。中國第六大的沙漠庫姆塔格沙漠正在以每年1到4米的速度逼近敦煌,鳴沙山的沙丘是該沙漠的一部份,距敦煌只有五公里。據說連台灣偶而也會受影響的沙塵暴就是該沙漠所產生的。第二是因長期農工商業用水大增使地下水位不斷下降,很多湖泊也因此乾涸,月牙泉也不例外。第三原因是千年帶走月牙泉上空沙塵的區域氣流,也因在錯誤的地點種植防風林導致氣流改變,使得沙塵不斷落入月牙泉而致底沙越積越厚。

專家預估不做改善的話,五十年後月牙泉、莫高窟、敦煌市都會消失,如同1600多年前的樓蘭一樣被沙漠吞噬。

目前中國中央已感事態嚴重,2011年撥款47億人民幣進行防治與補救工程。但大自然的威力是極其可怕,這筆鉅款能否奏效還是未定之天。

中國人總愛說:「人定勝天」,但這四個字也許就是引發中國生態浩劫的主要原因。要根本解決生態的重大問題,中國人也許該想想如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天人合一」了。

有空,去一趟鳴沙山騎駱駝吧!鳴沙則要邊滑邊幻想可能才會有聲音,但記得別張口喊「哇」。月牙泉光是彎月形狀就引人遐思,無須在意是否人工啦,只要拍完照別註明是人工湖就沒人知道了。

【花絮】

年輕就是本錢,看這兩位活力十足的男學生的作戰姿勢及女生的開朗。和他們一起旅行感覺自己年輕了二十歲。還有,這裡的天空實在藍的不像話,幾乎每張照片都是如此。旅遊能有多少美好回憶,有一半得靠老天爺幫忙!



這隻白駱駝很可愛,給它一張特寫!


大家都趴著休息,這位駝兄卻躺下還不斷扭動身體在搔癢,看它表情似乎很滿足。


到了終點,大家忍不住幫駱駝們照相留念。
隔天,有位女生說:剛開始我有點害怕騎駱駝,現在好喜歡,以後有機會還要再騎一次。


趁滑沙休息時我幫我們的駝伕拍了這張照片(他的眼睛被太陽照的快睜不開了)。



-完-

3 則留言:

swan33 提到...

好嚮往的旅程哪! 話說這為保護膝蓋放棄滑沙果然是[明智之舉]啊!

鳴誌 提到...

哈哈 說的好 !

cipandhsh 提到...

從呼和浩特入綏遠往包頭的路上, 看到黃河流下的足跡, 撿起運礦卡車行進間掉落的鐵礦石塊, 看到滿山遍野的油菜花, 看到政府爲阻擋土地沙漠化, "強迫"在地居民一窟一窟種植樹苗(每窟兩株, 以防萬一).....。似乎只能用"滿山遍野"來形容才夠。想想小時候讀的地理.....。是"鄉愁"嗎? 是對過往歲月的懷念, 是時間隨時/立即/抓不住地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