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商願意高價競標代表人潮真的很多,因為這個場地很可能是南台灣春節最大的市集。很多其他鄉鎮的人都特地都跑到這個規模龐大的市集來熱鬧一番,不但有崁頂、南州、萬丹、枋寮、恆春、屏東市的居民,甚至不乏遠道從高雄、台南來的親朋好友特地一起來享受潮州特有的濃濃年味。
潮州的春節市集早期是在三角公園週遭自然形成,後因妨礙交通才逐步管理,集中到目前的地方。沒想到經過妥善管理後,規模越來越大,但也因對週遭住家形成不便,因此天數也縮短至目前的四天。市集大多是傍晚才開始,然後是越夜越熱鬧,大概都要到半夜兩三點才陸續收攤。白天則是攤商們補眠時間。
天數雖然縮短,人潮卻是有增無減。今年就發現一個奇特現象:我的手機無線網路在那幾天就很難收到中華電訊的訊號。猜測應是人潮太多,使用手機者也多,造成附近基地台不堪負荷。市集結束,初四一早我又發現手機無線訊號滿格,上網和收發都正常了。
我家離市集走路只要六、七分鐘,所以自古成為遠方親友寄放摩托車和汽車的停車場,也是家族小孩們過年最期待的活動。每年除夕,領完壓歲錢後,小孩子們一群7至10人就浩浩蕩蕩的向市集出發,兩三個小時後,人人手上不是飲料就是一盒盒吃的,回來還互相交換品嘗。幾個男生休息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後,就會相約再度出發。今年還聽到八十餘歲的阿嬤對我二十餘歲的兒子說:你唸國小、國中時,過年都和表哥兩人逛夜市逛到天亮才願意回來!兒子連忙澄清:沒有啦,我們四點多就回來了!聽得我們大人哈哈大笑。
到底有多熱鬧呢?一起來參觀這個萬頭鑽動的年味市集吧!
準備:
除夕下午四點多我就趕緊去拍照,因為等到晚上就不容易見到盧山真面目了。可以看到各攤商已經緊鑼密鼓做最後調整,準備迎接年夜飯過後一波波人潮的到來。拍照時,還是看到一些早鳥開始逛起大街了。
市集裡商品的多樣化
部份早鳥也像我一樣先來勘查地形
現在還看得到的走道晚上就寸土難覓了(所以最好不要掉錢不然沒有空間讓你彎腰撿錢)
老闆燈都還沒調好客人就上門參觀了
越晚越熱鬧:
既稱市集,商品就包羅萬象了。吃的喝的是最大宗,因為每個逛累了的人都會買個吃的或喝的慰勞一下自己的辛苦。因此,木瓜牛奶、印度拉茶、神奇珍奶、西米露、冬瓜茶、紅茶…等等幾乎都有。吃的更是大宗,從牛排、大腸、香腸、燒烤類、鵝蛋、鐵蛋、蚵仔煎、雞排…也是應有盡有。此外,床套、馬靴、少女服飾、髮飾、手機貼膜、3C用品、書籍、撈魚、夾娃娃、射氣球、打珠台…,琳瑯滿目,可說是涵蓋了食衣住行育樂各領域。女兒去逛了一圈,竟然幫她的冷門手機找到一個在台北一直找不到的透明套,讓她直呼神奇。
市集共有四個入口,這是最熱鬧的中山路入口,好不容易等到有點人潮空檔拍到少數商家
明治橋入口處旁就是台灣彩券,春節加碼讓大家都想碰碰手氣成為億萬富翁,排隊的人潮都排到馬路上了
每個帳篷就是一攤,人群只能用摩肩接踵形容。
家族第二代的孩子們小時候去逛,回來告訴我們都不用走路,因為被擠到腳都懸空了。
打彈珠 : 滿座
魔髮梳-小姐們聽的津津有味
屏東沒什麼冬天,所以有燒冷冰,飲料也是冷熱皆可
吃的攤位生意都很不錯,畢竟一個晚上有五萬人在逛
中間一個小女孩盯著五顏六色的彩光棒,不知該選那支較好
吃的花樣繁多,任君選擇-大吃中吃小吃通通有
10元的小吃,台北不容易見到了
燒烤的速度快要趕不上客人的需求了
玩的用的,反正跟著人潮逛就是了
在這裡被擠散是常事,所以廣播不斷的放送著找人啟事
服飾也有不少人在逛
一位街頭藝人也來擺攤,正賣力的演唱著,不知當晚收入多少?
部份攤位是在明治河畔,小橋夜晚妝扮的特別美麗迎接貴客
從明治溪這邊橋上往另一座橋看,倒也有幾分異國情調
市集也請來藝人來表演,讓整個市集更加熱鬧
過年想吃想玩想熱鬧,來潮州夜市就對了
幸運的有時逛街還能開心大笑
這樣的人潮,想要逆向逛街會寸步難移的
逛了三四小時,累了;休息完,還是繼續逛!!
吃的、喝的、人潮就是錢潮
最不會喊累的就是老闆們,越累心頭越高興
看這老闆娘忙的多起勁
罕見的大鵝蛋也出現在市集
壁飾DIY人潮也不少,為夜市平添幾份藝術感
雞腿捲和超大香腸-對八肚餓的人吸引力不小
空氣槍射氣球-哇,打滿靶才能送娃娃,難呀!
手機飾品--年輕人的最愛,人潮一直沒有斷過
糖果也包裝的漂漂亮亮吸睛搶錢
衣服皮帶皮夾...全省消息靈通的攤商都來了
潮州獨家...忘了靠近看看賣的是什麼獨家
也許某年可以改成蒙古包,吸引力會更高
終於從市集裡擠出來了,這是潮州最熱鬧的中山路,右邊就是市集入口
尾聲:
看了有動心嗎?歡迎下次過年到潮州一遊,你不會失望的,至少會有過年的熱鬧氣氛!
春節市集從火車站下來直走約500公尺右手邊就可看到。
雖然現代市集管理的不錯,我和弟弟閒聊起,我們卻還是比較喜歡早期台灣的過年。那時候一定有舞龍或舞獅、踩高蹺、八家將,隨著隊伍前進,一路鞭炮聲不絕於耳,煙霧瀰漫,銅鑼聲響徹雲宵,家家戶戶都跑出來看,連車子都停下來欣賞。那時候的年味是隨著隊伍移動的,從東村散播到西村,從這家傳遞到那戶。現在的年味可就都是鎖定在特定區域了。感覺,年味淡了,人情味也淡了,最濃的年味只在記憶中了。
有人說這是進步。但是進步仍可與傳統並存,否則何須保留古蹟和老街,不是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